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分析课堂
教师是否应做到一下几点:
1.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目标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
2.为学生达到目标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3.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由于课堂气氛通常是由教师的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和水平决定的,因此,课堂氛围的分析是用来解释前面我们分析教师错误行为和学生不良学习方式造成的结果的。
例:(2013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在初中物理实验上,李老师用蓝色自来水笔和一杯清水做实验,讲授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支蓝色自来水笔,这是一杯清水,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中
(李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实验现象如图六所示)
李老师:同学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谁说说?
甲同学:水的颜色变蓝了。
李老师:很好!水是怎么变蓝的呢?
(同学们你看看为,为看看你,过了一会)
乙同学小声说:蓝墨水和清水混合了。
李老师:不对,上课注意力要集中!水是逐步变蓝的,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记住了吗?
同学们:记住了!
李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讲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 ...
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提问方面:教师的提出的问题没有体现有效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如“水是怎么变蓝的呢?”的答案有很多种,教师提问目标不明确;并且在问题结束之 后课堂出现冷场现象,问而不答导致启而不发可见启发性原则没有体现。没有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评价方面:该教师在针对学生答案评价时,没有体现激励性原则,未抓住学生闪光点进行鼓励而是直接否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不能达到提升学习水平的目的。
3.教学内容的处理:该教师在总结结论时仍然使用“灌输式”教育,直接将结论输入给学生而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没有起到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